Nano USM在镜头上安装金属滑轨,压电陶瓷元件和弹性金属整合为动子,通过压电陶瓷通电发生伸缩,迫使弹性金属弯曲,然后就像震动的手机在桌面一样,动子在滑块上运动。
佳能从2012年开始,还将小型化的STM步进马达用在全新发布的小型镜头上。不过小型化的步进电机并没有特别巨大的扭力,它的应用基本限于驱动小镜片和小镜组。这些镜头普遍为一些中小光圈定焦镜头,以及采“后组对焦”原理的小型、中型变焦镜头。
2
数码时代讲究的是堆料
镜头工艺本身是一项基于精密制造业的工艺,其发展速度远慢于基于摩尔定律的传感器速度,胶片时代因为分辨率低,相对需要的镜片制造容易些,也没有紫边这一说法。
如今不行,现代镜头为修正大光圈的像差和各种色差、色散,只能更多的堆料。
此外,数码容易前后期校正的特质,加上数码照片容易放大查看解析度的特质,镜头不断堆料拉高MTF测试分成了商业上普遍的做法(就像当下手机喜欢用跑分说明整体性能一样)。
数码优化镜头倾向于理论上漂亮的MTF,高对比、高解析、平坦,也就是从中心到边缘都尽可能清晰的镜头,所以愿意在画质和体积中选择牺牲体积保证画质。
别的就不说了,光看看适马的50mm f/1.4 ART镜头,重量就已经无法容忍了,便携和成本神马的,全都不管了(副厂就好这一口,容易出名)。佳能去年新推出的EF 50mm f/1.8 STM比上一代重了23%。
Nikon Z6/Z7数码微单摄影技巧大全》摄影入门者的尼康Z6和Z7教程,摄影构图、用光以及人像与风光等常见摄影题材拍摄技法一本精通!
3
镜头内究竟会被塞进什么样的镜片呢
萤石镜片对于改善色像差有着最为理想的效果。它是氟化钙结晶形成,光学特征是低折射率和低色散,可大幅度改善色像差,但天然萤石体积很小,无法在单反相机镜头上使用。所以佳能很早就开始了人造萤石研发,并且配备于其高品质的镜头中。
UD镜片的中文名称为超低色散镜片,它具有低色散、低折射等特点,能有效的对色像差进行补偿。两片UD镜片即可达到萤石镜片的效果。
虽然萤石镜片具有理想的色像差补偿效果,但其造价昂贵,不可能在佳能众多的镜头中大规模普及使用,所以佳能就开发出了价格更为合理的,而效果也可以达到萤石镜片效果的UD镜片。
而一片超级UD镜片约为两片UD镜片的效果,在拍摄时能更好的对像差进行补偿,而且能提高镜头的性能,同时让镜头也更为小巧。
而非球面镜片同样有修正像差的作用,它通过调节镜片的曲率来控制入射光线的方向,将像差抑制在最低水平。可以提高大光圈镜头的性能,还能让广角变焦镜头设计得更广,因此被广泛用于广角镜头和包含广角焦段的变焦镜头中。
如果细分的话其实非球面镜片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四类,研磨非球面镜片、大口径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和高精度树脂成型非球面镜片,以及复合非球面镜片。
其中研磨非球面镜片的工艺最为复杂,通过研磨的方式对玻璃进行加工,加工精度很高,当然其制造成本也相对更高,但其对像差的补偿效果也更好。
这样的镜头切面图比起文字更有说服力。
从原理上说,镜头是可以做到极致小巧的,比如定焦头只用一片光学玻璃,卡口也可以轻量化。可是底片面积、光圈、分辨率三项就已经确定了镜头的口径,这是物理定律。
我们身处一个疯狂的年代,想想无反相机的初衷就是便携,可是当索尼A7装上24-70mm f/2.8这样的镜头之后,顿时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。
所有人都期盼机身不断升级,这让厂商不得不考虑镜头成像质量,忽略了体验。
※ 投稿◇转载 ◇ 进群 ※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