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望穿秋水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多用来形容盼望得非常殷切,充满了期待和渴望。那么,这里的“秋水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
“望穿秋水”出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在《西厢记》:“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。”。从字面理解,秋水和春山对应,一个是秋天的水,一个是春日的山。

但根据故事情节来看,却是莺莺渴望见到张生,几乎望穿了“盈盈秋水”(指眼睛),皱坏了“淡淡春山”(指双眉)。

为什么要用秋水来形容眼睛呢?这是因为秋天的水往往清澈见底,波光粼粼,透着一股宁静与悠远的美感。在古代文人的笔下,秋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,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,常被用来比喻人的眼神,特别是女子明亮而深情期盼的眼神。

如五代十国时期诗人冯延巳的诗“春风拂拂横秋水,掩映遥相对。” 意思是:“春风拂拂,相爱的男女频送秋波。无限情意,尽在不言之中。”

在古代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如今天方便,亲友、爱人分别后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重聚。而“望穿秋水”这一成语将自然之美和文化意象结合起来,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内涵。

秋水之美,在于它的清澈深邃,宁静悠远。而“望穿秋水”的期待,也是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情感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