踩板期間不時會在滑板上展現各式跳躍動作,對滑板各部分可能會造成損耗。消委會進行了跌落測試,按滑板承重等級,模擬運動員在滑板上跳動時可對滑板造成的撞擊及壓力,結果有10款樣本不合格,其中5款B級樣本的木板板身未能承受測試工具的重量而破裂,而A級樣本的板身雖沒有破裂,但其中2款軸承部件出現破裂、彎曲,甚至斷開,B級樣本亦有3款出現同樣情況,顯示用作操控及穩定滑板的輪軸支撐強度不足,影響可控性,容易引致使用者失去平衡而產生意外。
大部分樣本的標籤欠缺安全指引 選對滑板能大大減低造成不必要傷害的風險。不過,消委會發現有11款樣本沒有於包裝上清楚標示最大承重量,令消費者無法依據自身重量挑選合適承重級別的滑板,增加安全風險,例如成人不應使用只能承載兒童重量的滑板,體重超過50公斤人士應選擇承重力較高的A級滑板。根據歐洲安全標準,滑板需清晰地列出最大承重量、產品名稱或編號、製造或供應商資訊、標示產品符合安全標準,並要建議用家使用保護裝備。儘管香港未有特定法例要求滑板標示承重量,但作為關鍵資訊,所有廠商應主動提供,保障消費者獲取準確資訊的權益。
玩滑板5大安全小貼士 配戴防護裝備玩耍要量力而為!消費者進行滑板運動時,必須提高警覺,以策安全。在選擇及使用滑板時,可參考以下小貼士:
購買前應留意包裝上的資訊和檢視產品的安全度,例如最大承重量
使用前要再次檢查滑板的結構,是否出現磨損,螺絲、輪子、輪架和板身等部件會否有安全隱患
無論是初學者或資深運動員,皆建議配戴防護裝備減低受傷機會,護具包括頭盔、手套、護肘、護膝和護腕等。頭盔不能太鬆或太緊,固定帶要扣上並固定於下巴位置。護肘和護膝也要調節至合適鬆緊度,否則會影響活動能力及保護程度
初學者可先參加基本課程,學習基本技巧後才到公共滑板場踩板,並應先掌握煞停方式,萬一失去平衡,在摔倒時作出防護姿勢,盡量避免頭部及手臂著地,嘗試利用翻滾動作減低衝力,降低受傷風險
先觀察場地再衡量是否適合進行運動,不要在馬路或人多環境下踩板,兒童使用滑板期間應有成人在旁監督或指導,避免發生意外。
延伸閱讀:
【消委會功能外套測試】16款行山風褸大比拼!$599 DECATHLON媲美$2000 North Face